你是否会时常焦虑:
工作上焦虑业绩不好
生活上焦虑身体有毛病
教育上焦虑孩子拼不过班上同学
焦虑似乎如影随形、无法避免
因为焦虑
人们深夜翻来覆去睡不着
食不下咽、日渐消瘦
渐渐的
这种情绪成为了“心魔”
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2024年10月10日
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主题是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认清它们,并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对于驱散心中的“阴云”
保持良好心态来说十分重要
精神心理疾病
并非单纯由心情不好造成
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精神心理疾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
例如,某些遗传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上某些精神心理疾病的风险,而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和神经通路出现异常也可能导致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其次,个体在面对压力、挫折、冲突等负性生活事件时,如果应对不良,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此外,精神心理疾病与个体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情绪调节能力等密切相关,同时社会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家庭关系紧张、工作学习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增加个体患上精神心理疾病的风险。
因此用单纯的“心情不好”解释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欠全面,并且在相关症状出现时会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建议发现自己情绪不对且自身难以控制,并且因此导致在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出现紊乱时应及时就医。
绝大部分精神心理疾病
并非都需要终生服药
也并非都极难治愈
每个患者的病情、病因、病程以及治疗反应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法和疗效也会因人而异。
药物治疗仅仅是全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同时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经过治疗,有些患者的病情可能较为轻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可以完全康复;而有些患者的病情则可能较为严重,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但是,只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没有药物能够达到完全的治疗作用
而没有副作用
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相关药物
确实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但具体的副作用取决于
所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个体差异
总体而言
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往往要小于不经治疗的疾病本身
为患者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规范使用,并及时告知医生任何不适症状。
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减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很多人说
得了心理、精神类的疾病不好医
是的,比起身体上的问题
心理、精神层面的疾病治疗起来可能更复杂
希望大家全面认识精神心理疾病
早诊断,早干预
愿大家拥有真正的笑容和快乐!
(文章转自“武汉市武昌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