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北斗学院2025级本专科新生掌握情感沟通密码、读懂人际关系中的“爱的语言”,我院精心组织并举办了一场题为《读懂Ta的心:发现你的专属爱语》的心理讲座。此次讲座于10月29日13点40分,在教1-108开展。讲座特别邀请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戴昶老师主讲,辅导员韩晓妹老师出席,2025级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开启了一场关于情感理解与表达的心灵之旅。

讲座伊始,戴昶老师用专业又亲切的表达,打破“爱的语言=抽象理论”的刻板印象。她从爱的语言之核心概念切入,带大家拆解“爱的语言”作为“情感表达方式密码”的本质——每个人接收与传递爱的偏好不同,看清自己与他人的“爱语”,才能让关心不“落空”、付出不被误读。从日常人际相处到亲密关系经营,戴老师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让“爱语”从书本概念变成了能指导行动的实用工具。
随后开展的案例互动环节,将现场变成了温暖的双向交流场。一位男同学积极举手,分享自己的困扰:他非常重视朋友,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全力付出,但对方常常反应平淡,这让他感到委屈与不解。戴昶老师耐心倾听后,从“爱的语言”角度为他分析了问题的关键——双方表达和接收爱意的方式可能并不匹配,并给出了具体建议。老师的点拨让这位同学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重新闪现出对改善关系的期待与信心。

其次,当讲座内容深入至“如何与父母进行爱语互动”时,戴昶老师随即发起了充满温情的“绘制我的爱箱”活动。她首先引导同学们拿出提前备好的彩纸,并温和地提示道:“请大家回想最近一次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爱的瞬间,每想起一件这样的小事,就为你的‘爱箱’画上一个代表它的形状与颜色。”同学们认真思考并描绘记录,现场氛围浓厚。


最后,“你的爱有几分”测试环节如同一座桥梁,让同学们意识到,理解彼此的“爱语”需要一座“转码器”。这座转码器告诉我们,我那些反复出现的关怀举动(或许是这三个行为),就是我善意的证明。若你也能以此方式回应,便是对我们之间默契最美好的“双向奔赴”。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识别自身与他人情感需求的实用技巧,更深刻体会到理解与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这份“爱的密码”应用于日常交往,让每一份真心都能被准确接收、温柔珍藏。
排版 | 高梓言 程圆
审核 | 韩晓妹 胡明阳
指导老师 | 韩晓妹
投稿邮箱:13477338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