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蝉鸣,绿荫成浪,时光至此皆滚烫。当春日的落樱化作春泥,武汉晴川学院的六月正携着盛夏的蓬勃款款而至。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委《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北斗学院“北斗星”心理工作站联合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极光”心理工作站和晴梦华衿汉服协会精心打造“七韵雅集,知遇晴川”古风文化市集主题心理活动。此次活动由竹韵笛箫协会学生社团共同协办,以传统文化为纽带,为全校师生搭建起一座连接历史与心灵的桥梁。
本次活动以“七韵”为核心,融合七大传统文化体验板块,巧妙将文化传承、团队协作与心理探索有机结合,积极促进全校师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发展。

当广袖拂过岁月长河,当襦裙摇曳千年风雅,一场穿越时空的汉服走秀惊艳登场。这里不仅是华服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在舒缓的古乐声中,看汉服佳人执团扇、持宫灯款步走来。她们的每一个转身、每一次颔首,都将传统文化的典雅与从容展现得淋漓尽致。暂别课业的压力与生活的喧嚣,让这场沉浸式的视觉盛宴,成为我们治愈心灵的良药,在古韵中寻得片刻宁静与惬意。


飞花令,这一古典诗词的独特竞技,源自古代文人墨客间的雅集。它要求参与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一特定传统诗词意象为开头,连续吟咏出包含该字的诗句。这一活动不仅考验着参与者的诗词功底,更展现着他们敏捷的思维与高雅的情趣。
在活动前一天的预热活动现场中,参与者们或低吟浅唱,或高声朗诵,诗句如飞花般在空气中弥漫。有的神情专注,苦思冥想,试图寻找出脑海里的诗句;有的则信心满满,从容不迫,诗句如泉水般汩汩流出。围观和排队的同学们或屏息聆听,或点头称赞,仿佛也被诗词的优美所涵养,一同品味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通过飞花令,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人的风采,感受那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为参与者们提供了一次交流与学习的机会,让大学生们继续领略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激发同学们对诗词的热爱。


字溯甲骨作为集文化传承、思维启迪、趣味探索于一体的研学活动,不仅是解码殷商文明的钥匙,更是中华民族文字智慧的活化石,从古至今始终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
活动现场,求知的氛围热烈浓厚。同学们俯身凝视,时而双眉紧锁、凝神思索,时而灵感乍现、对答如流。有人从“日”“月”的象形轮廓中辨认出自然万物,有人在“马”“鹿”的线条里捕捉到先民的观察智慧。每当成功破解一个甲骨文字,欢呼声便在操场中此起彼伏,围观者纷纷投来赞叹的目光。
这场字溯甲骨的文化之旅,不仅让大家触摸到中华文明最本真的脉络,更在符号破译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培养了文化自信。


投壶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游戏,自先秦时期便已有其相关文字记载。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古代礼仪与文化的象征。投壶游戏中,参与者需依次将箭矢投向壶中,以投入多者为胜。
活动现场,参与者们手持箭矢,目光炯炯,仿佛在较量中寻求着心灵的沟通。每当箭矢准确投入壶中,现场便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气氛热烈而欢快。
投以观德,射以见性,一投一掷间,我们不禁感受到“暇日宾朋集,投壶雅戏同”的乐趣,品悟投壶“知礼”,“观德”的精神内涵。


捶丸作为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体育活动,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瑰宝,深受大众的喜爱。参与者须在固定位置用长木棒将木球捶进小型木拱门内。
活动现场,参与者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他们手持木棒,眼神坚定,每一次挥棒都充满了力量与信念。观众们的喝彩声此起彼伏,为选手们加油助威。整个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气氛热烈而欢快。同学们笑称:“原来我们古人早就玩上高尔夫了”。
通过捶丸活动,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同学们在运动中收获快乐,释放压力,增强体魄。


滚铁环作为兼具趣味、技巧与竞技性的传统民间运动,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生活智慧,更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灵动鲜活的印记,从古至今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活动现场,跃动的铁环与青春的身影相映成趣。选手们半躬着身,一手紧握推杆,一手稳稳扶住铁环,目光如炬紧盯前方赛道。同学们兴奋地感叹:“这可比电子游戏更考验技术,太有意思了!”
这场充满童趣与挑战的滚铁环活动,不仅让大家体验到传统运动的别样乐趣,更在一次次推环前行中,触摸到中华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飞环识趣(套圈)作为集趣味、技巧、竞技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游戏,不仅凝聚着古人寓教于乐的智慧,更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充满烟火气的瑰宝,千百年来始终深受各年龄段人群的喜爱。
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玩家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或微微屈膝调整姿势,或眯起眼睛瞄准目标,每一次手臂挥动都带着对胜利的期待。同学们兴奋地感叹:“原来古人玩的套圈游戏,比现在的游乐场还过瘾!”
这场妙趣横生的飞环识趣活动,不仅让大家沉浸式体验到传统游戏的独特魅力,更在一次次精准投掷与策略调整中,感受到中华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套圈起落间,参与者们释放压力、重拾童趣,收获的不仅是游戏胜利的喜悦,更是对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认同感。


行酒令(谁是卧底)作为集智力博弈、语言交锋、社交娱乐于一体的传统游戏,不仅是古人宴饮雅趣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俗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社交艺术,从古至今始终深受大众喜爱。
活动现场,众人围坐,气氛紧张而热烈。玩家们眼神专注,时而眉头紧锁思索措辞,时而不动声色观察他人反应。每一轮陈述,有人巧用比喻暗藏玄机,有人妙语连珠混淆视听,言语间的细微差异成了破解谜题的关键。同学们打趣道:“原来古人玩的行酒令,比现在的桌游还烧脑!”
这场充满智慧与趣味的行酒令(谁是卧底)活动,不仅让大家体验到传统游戏的独特魅力,更在思维的碰撞与语言的交锋中,感受到中华社交文化的深厚底蕴。


木射,又称十五柱球戏,是中国古代十分热门的体育活动,游戏时立十五个木柱,其中十个用红色书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另五个用黑色书写:傲、慢、佞、贪、滥。红黑字柱相间并排,竖于场地一端。游戏者站在另一端依次持木球从地面滚射木柱,击倒红字柱者胜,击倒黑字柱者负。木射被认为是现代保龄球的雏形。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同学们的神情各异,有的似武林高手般气定神闲,有的则如初学者惴惴不安。木球脱手后,或撞倒一片立柱引来阵阵喝彩,或直直地从立柱的间隙穿过。每个参与者都在享受这个过程,体验木射带来的乐趣。
木射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缓解压力的作用,立柱上红黑分明的字体还加深了我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
香囊盈袖生香,漆扇流转风华。这些承载千年文明的传统元素,是民族智慧的印记,历经岁月却愈发璀璨。它们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却依然保持着那份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在“北斗星”心理工作站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帮助下,同学们亲手制作漆扇、艾草锤香囊,于指尖触摸传统之美,在成品诞生的瞬间,收获传承的喜悦。

七韵雅集,知遇晴川”古风文化市集主题心理活动,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更是传统文化浸润现代心灵的生动实践。面对学业的挑战与生活的压力,当代大学生时常在快节奏中迷失心绪,而这场充满东方美学的市集,恰似一剂温柔良方——猜几则古文,或是身着广袖汉服体验投壶之趣,在古雅的氛围中,同学们放缓脚步,将焦虑与疲惫沉淀为对传统文化的惊叹与热爱。
古人云:“文以载道,艺以养心。”当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遇,我们恍然发现,千年文脉中蕴含的智慧,早已为现代人提供了治愈心灵的密钥。这场活动不仅让参与者领略到“华夏衣冠”的华美、传统游戏的精妙,更以文化为舟,渡学子们抵达内心的宁静港湾。相信在武汉晴川学院这片沃土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